车间设备管理是制造业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提高车间设备管理的水平,是车间设备管理的终极追求。
车间设备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维护和保养,它的真正意义在于确保每一台设备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助力企业高效生产。同时,降低维修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更是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最关键的是,这一切都要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
工业中发生频率最多、影响最大的情况就是停机停产,设备故障如何预诊断、预警成为了工业设备维护的难题。
预测性维护的概念可以追溯到90年代。传感器的不可用性和计算资源的缺乏使得当时的实施变得困难。物联网、机器学习、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引入使预测性维护成为主流。特别是,物联网对预测性维护至关重要。它能够将机器的物理动作转化为数字信号,如振动、温度和电导率,以便处理和分析。
预测性维护是一种维护策略,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监测设备的状态和性能数据,利用预测分析技术来预测设备可能的故障,以在故障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这种方式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可用性,并降低维护成本。
预测性维护注重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测设备故障,以最小化停机时间和降低维护成本;而事后维护是在故障已发生时进行紧急修复;预防性维护则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定期进行计划性维护,旨在防患于未然。选择适当的维护策略通常取决于设备特性、运行环境和经济考量。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推动化工企业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急管理部近日批准发布《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该标准将替代AQ/T 3034-2010,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新标准对原标准的要素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修改,由原先的12个要素增加至20个要素,其中安全领导力、安全生产责任制、本质更安全等8个要素为新增项。
设备完整性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确保组织的设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完整性,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可靠地执行其预期功能。这种管理方法的目标是防止设备受到破坏、损坏或未经授权的更改,以保持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用性。
设备完整性(Equipment Integrity),也可叫机械完整性(mechanical integrity ,MI),或设备完好性,在PSM管理过程中,机械完整性是12个大项的内容之一,贯穿设备自安装使用开始直至报废的生命周期,可见其重要程度。